top of page
  • Writer's pictureRUINA

傳說中的阿伯死掉了(上)

Updated: Sep 20, 2019

//因為圖太多了,部落格跑不動,故拆成上下兩篇。下集請見此。//


本系列是因應「戀愛治國」主站人物介紹新區,而作的史達林介紹文。


正確來說,是報導史達林死翹翹葬禮記錄片的介紹文,來看看與電影中表現的葬禮比起來,真實的史達林葬禮實際上看起來如何吧~




首先回顧一下列寧的葬禮影片,這也是最早彩色入鏡的史達林影像。短片底下的黃色字幕,可提供充分的說明史達林這個人如何在後列寧時代發家致富(?)




畫面字的大意如下:1924時的史達林46歲,在黨中還是外圍人士,甚至是個無名小卒,與列寧接班人的位置無緣。他跟隨黨員們參加列寧葬禮。


然而在場的布爾什維克黨人沒有人料得到史達林的真面目,史達林時任的「總書記」職位也不被認為具有大權——辯才無礙的理論家與擅長動員的民運活動家,如充滿個人魅力與想法的布哈林、Rykov及特洛斯基等人,而非史達林這種低調的技術官僚,才較在政壇上受重視。


這叫做在鬍子哥背景默不作聲搞事,不知不覺中,所有人的家底都被他摸清了;「書記」原本在共產黨中的定位不過就一高級打雜,厲害的人去坐它,悶聲發大財。換句話說,並不是因為總書記這個職位本身的權力多大,而是去坐的人是史達林,才使「總書記」發揮了妙用,相對來說顯得權力很大。


所以說手段勝於雄辯,官僚是很恐怖的。


往後的十年間,列寧葬禮在場的所有人要被史達林一個一個親手剷除,利用左傾(以特洛斯基為首)與右傾(以布哈林為首)政治家之間的矛盾,遊走其間,將不確定如何實施烏托邦、各懷分歧意見的革命黨人分化為不可和解的陣營後,再一一擊破。


史達林掌權時代,他所謂的「將『革命』鎖定在一個國家之內」,也正式取代了特洛斯基所主張更貼近古典馬克思「全球的、普世的階級革命」理論,變成主流;日後我們看到的各種包括毛澤東在內的土共國家,骨子裡也都是史達林主義,和馬克思全球無產階級革命沒啥關係了。換言之,現實中所謂的共產主義革命,是有分發展,或者說變質階段的。


特洛斯基也很好玩,在左右陣營對立時期,他主要攻擊的對象是同為演說家、政治家、思想家的Zinoviev與Kamenev,因為特洛斯基「不認為史達林這枚高級打雜,有任何去攻擊他的價值」。到了史達林時分坐大的當口,饒是特洛斯基才是真正一手打造紅軍的男人,居然沒想到直接發動武裝政變算了,一路爭論到自己被流放為止。


傳說中的大叔做的其他恐怖事,影片中處決政治犯的一幕不言自明,以下不贅述,直接進入大叔之死翹翹。


每當有傳說中的阿伯死翹翹,就會出大代誌。


///





全紀錄片在雄壯的古典音樂中展開,還真的跟電影配樂有些像呢。《史達林死了沒》電影配樂選曲請見此


帶黑邊的蘇聯紅旗飄飄



果真跟電影一樣,大家手臂上都繫著黑邊紅布。下圖左分別是布爾加寧、赫魯雪夫、卡岡諾維奇與米高揚。


雖然糊到不行,但是左圖左邊數來第二個是阿蘇,是蘇斯洛夫啊啊啊!!!

右圖最右邊的好像是賽米,義大利文字幕明顯地寫出「共青團成員」。

可惜圖太糊了嗚嗚嗚~~~

貓奴跟嫩貓如此配(喂


以下的圖從左到右,疑似科涅夫與Sokolovsky、華西列夫斯基與朱可夫;下排左的圖超清楚,是羅可索夫斯基。


老科:(滿臉橫肉貌)「薩沙居然在對面,跟朱可夫那個混蛋站在一起!為什麼朱可夫什麼都想跟我搶?可惡想揍!」

索波:(面無表情,直視前方)「別怪我,是總參謀把我放這的,不然您薩沙薩沙叫個沒完。」


華西列夫斯基:「隊伍也太長、動線也太亂了,人群糾結在一起動彈不得。這場葬禮誰設計的?」

朱可夫:「我家寶貝尼奇="=#(筋)」

華:「......嗯,其實這些布簾子、花圈跟黑紗吊燈,真的挺有美感的呢。」

朱:「我的尼奇跟政治局那票人站在一起="=#(筋)」


為了防止將軍們行為脫序,只好拆散CP。


羅可索夫斯基:「ZzZ(公然打瞌睡)」




史達林葬禮的各種門面裝修。


用黑紗包裹著的大吊燈、黑邊紅布幔與紅白鮮花。


電影還原度不錯,要是吊燈再華麗點就好了(囉嗦)


很多人來獻花

史實中沿路延伸無休止盡的漫漫花海......


電影中的獻花

花太大差點進不來真是令人會心一笑。



果然在史實的葬禮中出現啦!!!東正教主教們!!


電影版莫洛托夫:「咿咿咿!是誰請來東正教主教的?尼基塔,是你嗎?米高揚,他們路過的時候對他們打噴嚏!」

赫魯雪夫:「你以為我高興請這些耶穌的男朋友們來嗎?」

貝利亞:「是我請的嘻嘻嘻。」

米高揚:(對花粉過敏)「哈嚏、哈嚏、哈嚏!」




達林哥的小物與達林哥,史實vs電影



民眾來看達林哥的盛況,史實vs電影



126 views4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