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Writer's pictureRUINA

紅軍-永遠都在爆炸的犬舍

Updated: Jun 10, 2019

本文介紹紅軍的生態與歷史,以及它的內部關係,為何與一般人對軍人弟兄同袍情的想像完全不一樣。由於蘇聯檔案解密晚近、檔案本身煩多複雜保存不易,謝列平這傢伙又燒掉不少紙,因此很感謝Solrvala藉著專業之便,將不少原始文件的內容呈現給諸君。


首先,來瞧瞧這些阿富汗戰爭中的蘇聯紅軍小兵:




美軍對照組:




美軍看起來訓練有素。蘇聯瘦瘦犬們感覺上要去郊遊...... 會直接郊死的那種,大家都幹臉一張。


///


俄羅斯從帝國時代以來,就是由不同的民族組合而成。打從一開始,沙皇只要征服任何部落、任何民族,他們的領導人都可能被帝國收編,安排在適合的位置,並且輔助懲罰和遏制造反的人。帝國懂得利用部落山頭挑起宗教分爭,地方與中央間沒有平等交涉也無非法律契約關係。


相對的,美國必須修改憲法、協調各州的主權,這是法治的概念;但俄羅斯一直透過領袖的權力將權利與資源,暫時配給給山頭們來運行,並且選擇性地讓聽話的貴族加入,殺掉不聽話的貴族,再扶持當地一支聽話的貴族。這在美國的共和管理制度中是不可能出現,因為美國沒辦法選擇和阻止那些講難聽話和意見不同的代議士進入國會。


所以說,早在蘇聯之前,俄羅斯的習慣就一直這樣子了,因為人口組成複雜,所以各派系盤根錯節,但山頭能不能繼續混,還是被取代,資源都握在沙皇手上。


這種做法一路繼承下來,直到史達林身上。直到蘇聯二戰前後,各軍系還是在靠領導鞏固地位。跟沙皇差不多,史達林用這種方式斬軍頭,連結地方利益,最後所有的紅軍都只能效忠史達林。但史達林一開始對紅軍也沒有這麼高的掌握度,蔣介石都要北伐N年才有辦法剷軍頭,更何況創建紅軍的也不是史達林,而是特洛斯基(Leon Trotsky)。


///


「看,犬舍又爆炸了。」


本段落可搭配傲嬌的男人們寫傲嬌的回憶錄最後一段;傲嬌一文已經提過的部分,盡量不再贅述。


根據美中情局針對蘇聯之研究報告Politics and the Soviet Army,截至史達林死前為止,蘇聯的軍方從來沒有任何一次機會成功地干預政治,一般來說是政治危機的受害者,而非有力的工具。紅軍內部非常容易傾向內鬥與分裂。這是因為軍方的行動總是被觸角深入各個階層人員的政戰委員/政治工作者限制,這些所謂的政戰委員,簡單來說,可以被視為是中央或NKVD派去監視並控制紅軍的人員,其他詳情可參閱軍犬與貓之日常(一)的開頭簡介。


此外,軍階之別就如同嚴明的貴族階級系統,高階軍官與基層小兵之間宛如公爵與草民,導致軍人對軍階的升降、彼此功勞的較量,相當小心眼、拉仇恨、斤斤計較。軍官之間如此,至於基層對長官也沒好到哪裡去;下面的小兵非常樂見自己的長官受到大清洗波及掛掉,恨不得藉著上級的爆機,獲得自己的升遷,那幾乎就像是一個封建農奴翻身到男爵的機會。


無怪乎該篇凱薩報告表示,紅軍內部流傳一句俗話:「離自己最親近的永遠不是同袍,而是身上的襯衫」。


較量功勞又是另一個大問題的來源。二戰當時,將軍與元帥們無法自己決定戰場上的功勞歸屬,即便他們才是實際帶領軍隊者,照理來說最清楚前線狀況,然而史達林才是真的擁有分配戰功的權限者。


史達林聽見大將們回報的消息後,宣布哪一場戰役的勝利是誰的功勞,那才真正能算作升遷的籌碼;這導致日後大將們對「誰在戰場上做了什麼」永遠都有這麼多、又如此激烈的爭議,每個人都覺得其他人在自我膨脹,貶低自己,只要一有不爽,就拿出來翻舊帳,直到回憶錄中仍在爭執。


從朱可夫被迫離開到布里茲涅夫上台之後,蘇共當局只要一有國防預算之類的政治問題,戰場上功勞的陳年舊帳又會拿出來吵。


///


「人比人,氣死人」


史達林雖然覺得軍系的日丹諾夫比貝利亞正門正派,卻向來對紅軍本身非常不信任,而且很喜歡給將軍們難看。鐵木辛哥(Timoshenko)是個相當老派的將軍,朱可夫有稱讚過他是軍人表率。但是史達林非常喜歡直接壓死老將,鐵木辛哥小輸一場蘇德坦克戰,史達林便徹底否認他的功績、把他換掉,又讓輩份小的軍事參謀(實際上就是史提門科)監視他。


紅軍將領看到參謀或政戰委員,第一個正常的反應就是「媽的又是個抓耙子的」。


萬一有啥耙子被抓,接下來的下場可想而知,會被貝利亞電到飛起。


是故紅軍與紅軍之間、紅軍與參謀體系以及政戰委員之間,關係完全好不起來;受職務生態所限,各軍事單位不可能靠同袍情與合作關係連繫感情,除非是私人往來上勾搭上了,利如朱可夫與他可愛的赫魯雪夫(噴)。


舉個例子,比方說,這是正常狀態下的羅可索夫斯基(Rokossovsky)。




這是跟朱可夫站在一起的羅哥。




只要朱可夫在附近,羅哥永遠都是一張「有人在拍照,要保持微笑,又笑不大出來」的微妙的幹臉。這兩名大將同軍事學院、同屆同背景,人人都把他倆拿出來比較;一個運途一片平坦,甚至飛黃騰達的時候,另一個就混得特別不好。羅可索夫斯基是差點死在大牢裡面的。老是被比較,自己也會去比較,那感覺說有多差,就有多差,就像出了社會之後大家開同學會,開始比較誰事業有成、買房買車、用不用高檔名牌。煩死了。


///


「軍犬與軍犬之間的花式扯後腿」


說完羅可索夫斯基跟朱可夫的私仇,再來就是科涅夫。只要戰役中有朱可夫參與,老科就開始在背後作大怪,除非參謀長華西列夫斯基好好監督他。朱可夫在史達林面前表示,科涅夫具有作戰能力,可以留下,不該被清洗;然而要是當初華西列夫斯基參謀不在,只剩下作怪神經涅夫,朱大將軍恐怕就會親身體驗什麼叫作被花式扯後腿。


赫魯雪夫愛老公,讓朱可夫擔任國防部長時,有一陣子,科涅夫任副部長。


這兩個天天只要開會就當場打架,輕則掄掃把折凳,重則可能槍戰(?)然後眾人各自逃命去,會也不必開了。嚇得米高揚跟蘇斯洛夫在會議紀錄中急著把科涅夫送出去,看住匈牙利。


赫魯雪夫後來迫於來自紅軍的壓力,解職朱可夫,並選擇了馬利諾夫斯基接任國防部長。為何赫魯雪夫不選名聲更響亮,似乎更合理的人選科涅夫,是這樣的——尼奇估計著如果部長是馬利諾夫斯基的話,他的喬沙還有一絲回來的希望;假使是科涅夫坐鎮國防部,根據這兩個三兩天大吵的特性,他大概想都別想朱可夫回自己身邊了。


很可惜,古巴飛彈危機中的貓膩與種種事實證明,馬利諾夫斯基與紅軍中的圓滑人士,都是些反過來把可憐尼奇玩弄在股掌中的超級老害,也是把朱可夫擠走的真正禍首。這都是後話了。


「老死不相往來」


再舉一個好笑的例子,古巴飛彈危機中,美軍表示蘇聯導彈連遮掩覆蓋物都沒有,肯定是想擊落美軍飛機。米高揚說,其實紅軍空軍跟陸軍根本沒在連絡的(大概看到對方就噁心),老死不相往來;結果空軍小兵只知道要去裝東西,不知道自己裝什麼,也不知道要幹什麼,當然不可能跨部門去問,於是提供古巴援助只裝了對空飛彈,而沒有任何陸基導彈。


///


「就是愛記特洛斯基的仇」


史達林對紅軍的這種不信任,來自紅軍的根源。紅軍是原始的戰爭人民委員,也就是特洛斯基所創立的。換言之特洛斯基才是紅軍真正的開山老祖。


特洛斯基時代的紅軍是啥樣?以下引號內資料的部分,感謝莫斯科大學政治學博士雅沙提供——


布爾什維克奪權之初的軍事三大指揮官Antonov-Ovseyenko、Nikolai Krylenko、Pavel Dybenko,他們是誰倒是其次,簡單來說他們就是一個逃兵、一個亂兵和一個被懲戒的水兵。


特洛斯基畢竟是思想家......紅軍「只論階級出身,無論實戰經驗、實際指揮才能和軍事素養。讓完全沒有任何軍事戰鬥能力的、但是出身是無產階級純正的人來當軍事指揮官,而把(帝俄的)職業軍人一律排擠在外。凡是在帝國時期擔任過軍官的、不是工人、平民出身的軍官一律免職不用;讓準尉、少尉去逮捕處決原本的將軍,然後讓士兵當將軍


這三個白癡使得蘇俄紅軍在內戰初期面對由職業軍人、貴族軍官組成領導階層的白軍(保皇黨)一敗塗地,紅軍面對白軍的攻勢毫無戰鬥力可言。甚至有些紅軍將領是原黑社會和土匪頭子提拔而來的。


恩,就是這樣。

紅軍擁有很流氓的起源。


眾所周知的是,特洛斯基與史達林經歷過一場特別兇悍的奪權過程,最後史達林贏是贏在充分地利用了書記這個職位的庶務機能,將不少政治資源動員到自己這邊——換句話說並非總書記這個職位本身,在黨內的權限多大,而是史達林的巧妙運用,使它顯得似乎很大;蘇共中頭銜很多但是沒有實權、一無是處的黨員或軍官很多;然而頭銜不響亮,卻實際控制著很多機構者,則以有灰衣大主教之稱的蘇斯洛夫為代表——相對的,特洛斯基輸是輸在以為自己可以仰賴辯才與純粹的政治能力,完全忘記自己其實可以發動軍事政變。


對史達林來說,紅軍簡直就像死敵留下來的東西;那真是不洗你洗誰。


特洛斯基也很狡猾,成立了軍情局,GRU。根據軍犬與貓一文,既然GRU造成了這麼多麻煩,為何史達林洗紅軍洗了半天,卻沒有讓GRU關門大吉呢?


///


「本來就是來亂的」


GRU一開始出現,特洛斯基是把他定位在「戰爭是快速達到政治目的的手段」,要解決沙皇時代的軍頭,快速建立新紅軍,GRU是有效率的武裝力量,可是他真正的角色是設定在「政治目的」,於是G局便成了這種特殊軍事政治利益的小縮影。一開始他就是做軍中內部破壞以達政治目的之用。


史達林不打算整頓,是因為那很好用,利用GRU讓各軍系更亂更內鬥,史達林在軍中的影響力就越強。貝利亞與NKVD進場後,就亂上加亂。軍犬與貓一文,已經向大家略述NKVD當時的權力有多麼大,儼然是國中之國;這都是貝利亞跟史達林老爹甜言蜜語一番的結果:


「你看美國很厲害吧、美國動員物資和後勤能量你很羨慕吧,我也可以幫你做到喔,只要你讓我把全國事務一把抓,我就可以讓你成為美國那樣子(哄騙)」


史達林立刻心癢癢癢,貝利亞講出他的心聲,1941年後,美國投入戰場的資源是全國GDP的40%,他們在戰場提出了總力戰的概念,把前方戰線和後方物資流通結合做成本上的控管和發揮。


貝利亞不可能跟史達林大大老實說,他只跟史達林說,美國可以有源源不絕的物資,是因為他們有手段徵調全國資源,你交給我來做,我給你一個蘇聯皮的美國,史達林大大就心動著答應了。


結果有用嗎?並沒有,貝利亞強行把參謀體系 到頂了只是放了許多抓耙子進紅軍。


前線軍官一看到來自中央的官員都像餓死鬼,拚命伸手要資源。有一天米高揚,紅軍總後勤部部長赫魯廖夫和糧食部長巴甫洛夫中將,十月突然來到皮亞季哈特卡以北12公里扎列西耶鎮的指揮所。發現科涅夫並沒有作餓死鬼狀,非常驚奇......米高揚對科涅夫能從方面軍儲備中向後方發送穀物一事很感興趣。


軍事儲備照理來說是靠戰利品和軍隊收割的莊稼建立起來的。米高揚好奇科涅夫怎麼維持後勤物資,難道是科大大有辦法在戰地建立小軍區的補給鏈?


科涅夫得意地說:「我都是跟在德軍後面搶他們要割的莊稼和物資啦有沒有很厲害,怎麼可能維持後援阿,哈哈哈哈。」「我們看德軍四處搶劫民眾,他們搶完了就輪到我們去搶剩下的。」


難怪位於捷克的科涅夫紀念碑被民眾潑油漆=__=,氣都氣死了。


///


「好的狗老大帶你廚餘桶中翻黃金」


既然貝利亞只想著當寵妃,對紅軍的補給毫無幫助,不少將軍可能是窮怕了,打仗不見得會,卻變成大肆搜括專家,藉著各種類似黑道勾結的門路給自己找資源、吃回扣、翻廚餘,美軍的援助中途就被狗老大們翻沒了,半點都沒用在小兵身上,蘇軍看起來永遠很窮。


來自蘇聯參謀部的報告憤怒指出,某某將軍重達160公斤,私藏了130公升的伏特加和好幾車的奶油、肉、奶,簡直是大豬公。


貝利亞自己也知道,NKVD在戰後變得尾大不掉,除了鞏固貝寵妃自己個人的王國外,沒有甚麼特別的用處。


「醫生事件」是戰後貝利亞意識到這點後的放手一搏。史達林最後一波想要殺掉的官員有卡岡諾維奇(很可能還有他的墊背赫魯雪夫)、米高揚、莫洛托夫與阿貝自己等人,貝利亞奮起來,說有奇形怪狀的猶太醫生要毒殺紅軍軍官。莫斯科的醫生是這場政治大亂鬥的主要受害者。


貝利亞後來死就死在他對紅軍將領們個人的控制,根本沒有阿貝自己以為的那麼強。朱可夫領著他的愛妻赫魯小圓圓槍斃了貝利亞,可見抓耙子之術並不是萬能的。


紅軍豬公收回扣的門路,豬公之間的派系鬥爭,在戰爭之後當然沒有消失,反而藉著GRU、GPU、GKO......等等等名目雜亂的黑箱單位與無臉人機構,繼續存續。在此之間,真的正正當當地從雜亂機構,轉型為受中央監督的較正當機構者,只有從NKVD演化出來的KGB。國防部底下的雜牌單位大抵還是那樣子。


更多資訊,關於GRU大笨狗單位在二戰後的狀態,請參見軍犬與貓之日常(二)


///


「老害們的政治酬庸基地」


紅軍宛如本文一開始所描述的山頭、部落與軍閥,那麼有志於進入紅軍的小兵在選擇軍事學院時,最重要的考量,既不是軍種,也不是學到甚麼,而是哪所學院屬於哪個豬公將軍的門派。


選擇加入誰的幫派(派系)很重要,懂得在回扣之間翻箱倒櫃翻出金的紅軍老大,能帶底下的小弟與雜魚上天堂。


這些現象,一直到赫魯雪夫上台還是無論如何清不掉。朱可夫用很簡單的方式試圖挑戰這些弊病——在朱大將軍參訪了印度之後,有鑑於紅軍豬公太多,他引進每週的印度時間,逼肥胖的將軍們運動,並且打算拆掉其中一個類GRU的無臉人雜牌單位:GPU。


朱可夫跟GPU的老大蕭托夫一鬥,政治局對軍方的政治酬庸通路,顯然被朱可夫危害;蕭托夫這傢伙能在政、軍兩邊橫向跳躍,但正直的朱可夫就只會落得兩面不是人,平常不大團結的老害與廚餘豬公們發現好處不保,立刻通通團結起來想做掉朱可夫了。


科涅夫跟朱可夫狂吵一架時,有對他說過:「你加入了政治局又領導軍隊,有一天一定會出大事,你既然要加入政治局,做主席團的位置,那你就把軍權交出來給我,紅軍最恨政治局干擾,你一定會裡外不是人。」


通常朱可夫還沒有聽清楚他在講什麼,兩人就已經開始掄球棒折凳,或者拔槍了。雖然科涅夫說的話是真的,可是攻入德國前夕,華西列夫斯基離開他身邊前往朱可夫那裡(其實只是傳個訊,但是科涅夫並不知道),史達林又把征服德國的機會與戰功給了朱可夫,科涅夫那種「給你死」的不平之怒也是真的。


寡不敵眾,再加上中央發動倒國防部長事件當時,朱可夫自己又對尼奇到底站在誰那邊太意氣用事的結果(天蠍座男人皆吃醋,不管這醋有無道理),當然是自我葬送。賽米加尼的回憶錄中提過,在那之後,赫魯雪夫不死心地拜託蘇斯洛夫整理一下GRU這個單位,看看裡面是在幹啥,蘇斯洛夫大哭曰他死也不要。


老害畢竟是很難用直接槍斃以外的方法對付的,而那位大名鼎鼎的槍斃王已經無法再溫柔地守護著尼奇了。


///


「意氣用事」


透過蘇聯相關的檔案檢索可知,華西列夫斯基似乎有寫過一本小書,書名就叫《朱可夫和科涅夫》,不知道是否內容敏感,這本書只存在於美國文獻資訊中。


書中主要說明朱可夫和科涅夫的衝突和不合,從二戰開始就是如此,主要是戰場觀點不同,但對一個參謀來說,兩位元帥的意見並不一定有誰對誰錯,要考量的因素太多了,但兩個人的脾氣都很硬,但就華西列夫斯基的判斷,他認為兩位吵架並不是帶著爭權奪利、翻廚餘搶功勞這種汙穢的色彩,而是意氣用事。


透過華西列夫斯基的經驗,我們可知三大將中,最好溝通的是羅可索夫斯基;諸將中容易配合的是馬利諾夫斯基;但是馬城府很深、童年缺愛、性格陰沉,而最令人傷腦筋的就是科涅夫。朱可夫硬得不行,會罵人,但你跟他講,他覺得有道理,倒也說得通。


但如果作戰計畫裡面有朱可夫和科涅夫,就會什麼都說不通。比方說火星行動。


火星行動的本意是,趁德軍把注意力放在南方時大舉進攻。南線戰事的總籌劃是華西列夫斯基。不管火星行動原意為何,當時的指揮官朱可夫、科涅夫都要負起徒增傷亡而一無所獲的責任。


(蘇軍10萬人死亡23萬人受傷,德軍傷亡只有四萬)


政治局的黨員跟官,對科涅夫的快言快語和專斷獨行很感冒,但底下的兵很喜歡他,科涅夫會跟阿兵哥一起抽煙,肩並肩巡視戰線,科涅夫有時會對參謀部給他的部隊意見很不耐煩,他說他對自己的阿兵哥瞭解比這些參謀更多,他完全不甩什麼規矩。


科涅夫的兵大概心理狀態是:大哥是對的!大哥不怕史達林!


朱可夫很嚴厲,底下的兵和軍官就很怕他。






///


「殘破的回憶錄」


護國三將最後都被擅長政治酬庸的紅軍老害們(例如馬利諾夫斯基、蕭托夫與布里茲涅夫)排擠、邊緣化,鬱鬱而終。


科涅夫有留一本回憶錄,可是是蘇聯國防部出版的,不知究竟被多少紅軍老害摸過,內文很不自然;結語和中間都有讚嘆布里茲涅夫、感恩布里茲涅夫的話,非常怪。這個粗眉毛怪在二戰時貢獻度之低,乏善可陳,這部回憶錄也莫名其妙塞了很多東線戰事,與馬利諾夫斯基的偉大事蹟(?)


馬利諾夫斯基一般最為人稱道的事情,就是他大破日本關東軍二十萬,綁走溥儀(還毆打人家),被譽為雪恥1904日俄戰爭,說他戰術有夠好。可是當時馬利諾夫斯基是硬徵調了華西列夫斯基,從西線戰事到東邊來幫他,戰術的部分是華參謀幫他出的主意。結果史達林最後在算戰果的時候,全部算馬的。真的很討厭。

科涅夫回憶錄的內容只寫到1945年,並沒有交代自己的背景、和其他大將的關係;然而但華西列夫斯基的回憶錄有特別提到自己第一站去找科涅夫,因為史達林不放心科涅夫,派人待在老科身邊安撫。


科涅夫的回憶錄基本上只寫戰術和他運用砲兵的技巧,筆調不自然。華西列夫斯基的文字敘述方式就比較溫柔,但同樣也莫名其妙斷在1945年,好像將軍們在二戰後就全死了一樣= =


為了自己的回憶錄鬧得特別凶的是朱可夫,因為他是吵架王,而且粗眉毛想吃朱大將軍的豆腐以拉抬自己的人氣,對他有基本的客氣。然而朱可夫吵了半天,毫無結果。尼奇也為自己的回憶錄跟粗眉毛他們吵過,被不客氣地欺負,還屈辱地哭出來。可憐的圓圓。


相較之下,史提門科和米高揚的回憶錄自然許多,他們大概都避了風頭,能留下真實的文字。他們從熟悉的、人生中重要事情談起,例如童年、學校生涯、初戀之類的刻骨銘心的感情。


///


「直到最後」


超級大老害馬利諾夫斯基是死得比較早,他如果活著跟布里茲涅夫一起練蠱不知道會練出個啥。


跟朱赫這一對一樣,科涅夫到死也是無法再見華西列夫斯基一面。


在紅軍燃燒的火宅中,蘇聯居然可以打贏戰爭(即便付出的代價很高昂),十分難得,元帥們的才華確實極高;而誰與誰能夠培養出真正的愛與情感,復難於是。


65 views3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3 Comments


lynn0306nckumuseum
Jan 25, 2019

這就是同人的美好阿(嘆息)

Like

RUINA
RUINA
Jan 25, 2019

不要緊,我們可以把希望寄託在同人上!!!(轟轟轟

Like

emila.wu
emila.wu
Jan 25, 2019

覺得當初如果朱可夫和科涅夫可以在互相拿椅子亂丟前好好聽聽對方說那些話背後的含意,就不會演變成後來那樣了...

Like
bottom of page